【人生中最赚钱的15分钟】
李永铨为李泽楷做设计:
李嘉诚的二儿子李泽楷,收购120亿的互联网企业,用3亿做品牌。他要找全香港的最厉害的设计师。他这个人有狂躁症,非常不好相处,经常突然摔掉看的书和东西,和他的CFO发火“垃圾!我半个小时做120亿的收购,现在你让我看这些垃圾,你浪费我多少钱!”后来他的CFO找到我,我的压力也很大。
当我带着作品去见他,他也不看我,只给我15分钟时间讲。
我说:“开始前,给我一分钟,我有一个问题。”
李泽楷:“什么?”
我:“你最近有没有看牙医?”
李泽楷:“有,上个礼拜洗过牙。”
我:“你的牙医收你多少钱?”
李泽楷:“5000块,他是最好的牙医!”
我:“5000块钱的小事情,为什么你要听他的,而不自己做呢?”
李泽楷:“不行,他是专业的嘛!”
我:“对,我是专业,而你不是专业的,5000块比我这个小得多了,你都听他的,所以接下来15分钟你要好好听我的。”
后来方案一次就通过了,当场把他KO,心理真的很爽!人生赚钱最快的15分钟!
【你懂产品 却仍然落后于市场】
我们做满记甜品,从每年一千万到现在每年超过十个亿。很多人说我们公司创造了很多的奇迹,从没有到有,从不可能到可能。我不是神,我只是针对最现实的问题,品牌不只是商标的问题,不然直接把三鹿奶粉改成蒙牛的不就好啦! 而大部分品牌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离市场愈来愈远。
国内很多品牌不是产品有问题,是品牌的问题。李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都知道其实市场不需要运动的东西,因为我们又不是姚明也不是刘翔,但我们知道那是一种street fashion,街头时尚,如果品牌只做“运动”的概念,那就完蛋了。
我做过一个内衣的品牌 Bla Bla Bra,他们家族都是做女性内衣的,比我懂产品,我也从来没穿过。但所有的产品其实都是一样的,针对的都是人。人是有共同性的,消费群一直在商场逛,他们走在客户的前面,他们是市场的温度计,是最懂市场的人。而客户只懂产品,不懂消费者,更不懂品牌,落后于市场所以失败。
满记甜品於1995年在香港西贡近郊创立第一间甜品店,早期只是一间家庭式糖水店。Tommy 最初為其添上甜美的怀旧气氛,到近年创作出全新的品牌代言人「甜品怪兽」,不断以创新设计丰富其独特性,使品牌持续增值。满记甜品成功在竞争激烈的饮食界中,制造大量话题及影响力,其店铺早已扩展至中国国内及其他亚洲国家,合共超过100间,成为整个行业中的一时佳话。
【不将就 也不贪心】
生活好的时候,每一个人都不吃这个,不吃那个,获得特别有原则;但生活不好的时候人就很容易放弃原则。
90年我开公司的时候,海报作品比较多,商业的东西少,不好的不做!思想不同的不做!免费投标的不做!有些人觉得我这么挑肯定因为家里很有钱,但我刚开始的时候连一个员工都雇不起,我只雇半个人。客户也不多,我还一直挑,可想而知我当时有多么惨,每个月只做两个小小的方案,仅仅能够保证我的生活费用。但是没关系,我是在积累,因为从我这里出去的即使一张名片,也是最棒的东西。这样过了三年半左右,才接到第一个比较大的项目。
现在我的团队有十五六个人,已经非常够了。我曾经花了很多时间研究过,全球每年发布最好的设计的团队不会超过10个人。我没那么贪心,不想让团队变成跨国公司,因为只有小团队才有可能做最好的作品。我现在一年平均就接6-8个项目,3个小团队,每个团队一年就做2个项目。最小的单也要三四个月,我要知道你公司的状况和问题,要通过调查公司和工厂,我曾经穿着他们的工作服,在店里坐两天,看消费者对产品的反应,他们为什么不买。有些客户说下个礼拜就要东西,那不可能。
2014年,谭木匠与李永铨敲定合作,李永铨认为,木梳本身就是传统产品,如果在品牌形象上再赋予其超级传统的感觉,那就无法吸引新的消费群体。于是,李永铨对LOGO“谭木匠”三个字体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创作,他用做减法的方式,让汉字显现出视觉上的魅力,简约而现代,同时又凝练了本身蕴含的东方文化元素。
“新LOGO的字体很人性化,传递的是一种情感心理,品牌辨识度更高”,在李永铨看来,谭木匠的新标赋予了更多年轻和现代的元素,对品牌来说,是一种进化,也是一种正向的价值传递。
绽铭
【拯救老品牌 培养新人才】
我觉得作品的中西方元素对我已经不重要了,反而是个人的风格和性格最重要的。你喜欢一个东西、一个品牌,一定是因为他身上与众不同的东西。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喜欢苹果?苹果的科技其实不如三星超前,可是苹果的品牌是最强的,可惜随着乔布斯的死亡,这个文化的个性慢慢变得模糊了。
我时常有一种危机感,全球超过200年的品牌最多是在日本,3000多个,可是中国泱泱大国,超过200年的品牌不超过5个,再过50年,可能就剩2个,跟零差不多了,这很悲哀。品牌是当代文化的一种象征,而我们的文化已经濒临破产了。所以我很想在国内做一个组织,去拯救国那些老品牌,甚至不收钱,因为很多老品牌不一定有钱。我很想用国际文化和品牌的东西,重新把老品牌做起来。
国内设计师太多,品牌人才太少,我二十多年才有了今天的这些经验。如果可以做这么一个组织相信不仅可以帮助中国老品牌,还可以带出一批设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