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许多品牌都将手表设计简化为“表盘设计”,随之而出的大量超复杂的表盘充斥在我们眼前,人们虽然很快可以被炫酷的盘面布局及配色方案所吸引,但却犹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
而手表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读时,过度繁杂的表盘和复杂的功能(功能类手表除外)都会使我们在读时中受到困扰……于是我们的设计理念便是“去表盘化”!将表盘中所有多余的元素全部去除,只留下必须的表针、刻度针及盘面。于是,经过反复推敲,UFO系列便诞生了……
2015年,宋晓薇与设计团队联合出品“UFO系列”腕表,这款腕表形态与工艺的结合趋于完美,打造出钟表界真正意义上的“3D立体表盘”。
一、去表盘化设计:读时清晰,造型简约。
二、3D立体表盘的新诠释:打破以往3D立体表盘即为叠加式表盘的理念,刻度针悬浮于表盘,空间感和立体感都是腕表中的突破性设计。
三、表外壳造型:运用了圆润似UFO的造型,使整表视觉上看比真实厚度大大降低,圆润的造型也很贴腕,更不会遇到卡住外套袖口的尴尬。
五、可拆卸式表耳:每侧表耳均由两颗大号六角螺丝固定,方便拆卸,这样一方面可以达到不同颜色表耳的随意互换,更重要的是降低了连壳加工时边角难以处理干净的工艺难度,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约了加工时间。
问:请谈一谈你的学习经历及其对你的设计理念的影响。
答:我本科的时候也是在美院学的工业设计,当时自己尝试做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譬如现在大街上卖的那些拉链的包,最先就是我做的,一直就是特能折腾那种学生,做了各种事情,我甚至还开过一个有设计理念的快餐店。有时候一阶段觉得自己做了个特成功的设计,过一阵以后就觉得这什么玩意儿呀,一点也不成功,所以说设计师最好的作品永远在下一个。
毕业以后我去了匹克体育做了一年多的运动鞋,然后再考的工业设计的研究生。硕士期间我就在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教书,我发现很多学生缺乏对于机械和结构的理性认知,大家画图的时候都是为了好看,而不考虑在生产的时候的可行性,建模型有时候也不按照比例来,而大家看到我们的设计图纸是一种工程图与彩色表达的结合,目的是为了寻求一种能够与工程师相沟通的语言,纸上的设计也不会像电脑制图时数据输入的盲目与无感,不那么枯燥乏味。可能因为我是有工作过,所以会对产品最终的可行性比较注意。在做这个手表的时候我会追求精确,因为表类的精工机械要求是很高的,设计需要最终的落地,这不仅需要考虑一个美观的外在,还需要考虑严谨而丰富的内在,产品的外观一定是要依附于它的功能而存在的。
问:请简单介绍下你做中国极地科考专用腕表设计的缘起和过程。
答:我研一的时候,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石振宇教授相识后我就开始在他工作室里面作一些项目。深圳的一家叫做古尊表业的公司与中国海洋局签署了一份合约,把这个设计任务委派给了我们。从2013年的5月开始,整个设计进行了将近一年。
一个产品的设计首先需要研究这个产品与使用者、使用环境之间的各个方面关系,我们先研究了南极科考的需求,采访了很多南极的科考队员,了解他们科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南极的地貌、气候特征等等。根据这些我们再进行设计。
一开始我们的想法就是南极地貌的再现,所以我们尝试了银、珐琅彩等等不同的材料与工艺,但是后来发现这些工艺在某些情况下是不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因为它的艺术性太强了,需要工艺师一个一个的去描绘。后来我们就将一次冲压成型的浮雕工艺改成了多次分片冲压,中间的珐琅彩改成了彩色玻璃,彩色玻璃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来选择,产品的工业感也会随之而加强。分体式的设计是说我们给手表加了一个外套,这样可以戴在衣服外面使用,避免了在超低温环境下看表过程中所产生的金属与皮肤之间接触的冻伤。并且内外表采用表带互系的连接方式,便于拆装,使内表在平时不进行科考任务时也适合日常佩戴,使用范围和实用性都大大加强了。另外表的工艺我选择的黑色的IP电镀,这是考虑到南极有炫光,这种工艺不会刺眼。许多设计的考虑都是需要了解使用者、使用情境和手表相关知识才能做好。在设计过程中我更喜欢手绘的方式,因为它的过程更理性,思维的过程也会更缜密,可以让我可以深入思考各个方面的适应性。
他们戴这个表完成了第三十次科考后我们又根据他们的反馈做了新的改动,比如表的外壳的卡扣结构很容易蹭到就会打开,于是我们就将外表壳改成了旋扣式。
问:你在做这个设计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你是怎么解决它们的呢?
答:过程中我们最难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就是它的超低温润滑油。南极最低温度可以达到零下70摄氏度,滴水成冰,所以为了保证机芯的正常运转润滑油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核心技术。但是当时在国内我们能够找到的润滑油最低能够承受的也就是零下20-30摄氏度,我们就找了一家润滑油厂,专门研制的这种超低温润滑油。
问:虽然说有公司的支持对于你这个设计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支持,但是他们会不会也对你产生一些干扰呢,你是如何协调公司提出的要求与自己的设计方案之间的关系的?
答:在设计过程中和公司的摩擦其实非常大,他们平时都是做的市场款的东西,会觉得我做的这个东西他没见过,会不会不适应市场等问题,一开始都不太接受。但是当我慢慢的和他解释每一个方面是怎么样的,为什么我要这么做,他就能够开始慢慢认可这个设计。到了第三次修改的时候他们其实很不愿意我们再改动了,考察工作已经顺利完成,并且认为设计已经很完美了,但是作为设计师从一个负责任的角度来说我们仍然希望能够做得更完美一些。设计的过程是在不断的和公司做斗争的。无论设计什么,一定得成为这个行业里面专家,要涉猎所有的周边知识,而不是就产品而做产品。
从腕表的结构及使用方式上来看,这是一块三用表,集腕表、座钟、怀表于一体,通过旋扣的方式连接,方便拆卸与组装,使用者与产品之间的互动也进一步提高。
从腕表的材料及工艺方面来讲,整表选用316L精钢,金属强度和耐磨、耐腐蚀性都达到最强,精密CNC加工也使整块腕表的品质感达到最高;蓝宝石表镜的选用,镀增透膜,耐磨防划,使得整块手表的通透感和品质感更好;进口头层牛皮表带,皮质柔软,舒适耐用。
机芯选用:瑞士Ronda 515.24H
宋晓薇专访
问:请谈一谈你的学习经历及其对你的设计理念的影响。
答:我本科的时候也是在美院学的工业设计,当时自己尝试做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譬如现在大街上卖的那些拉链的包,最先就是我做的,一直就是特能折腾那种学生,做了各种事情,我甚至还开过一个有设计理念的快餐店。有时候一阶段觉得自己做了个特成功的设计,过一阵以后就觉得这什么玩意儿呀,一点也不成功,所以说设计师最好的作品永远在下一个。
毕业以后我去了匹克体育做了一年多的运动鞋,然后再考的工业设计的研究生。硕士期间我就在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教书,我发现很多学生缺乏对于机械和结构的理性认知,大家画图的时候都是为了好看,而不考虑在生产的时候的可行性,建模型有时候也不按照比例来,而大家看到我们的设计图纸是一种工程图与彩色表达的结合,目的是为了寻求一种能够与工程师相沟通的语言,纸上的设计也不会像电脑制图时数据输入的盲目与无感,不那么枯燥乏味。可能因为我是有工作过,所以会对产品最终的可行性比较注意。在做这个手表的时候我会追求精确,因为表类的精工机械要求是很高的,设计需要最终的落地,这不仅需要考虑一个美观的外在,还需要考虑严谨而丰富的内在,产品的外观一定是要依附于它的功能而存在的。
问:请简单介绍下你做中国极地科考专用腕表设计的缘起和过程。
答:我研一的时候,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石振宇教授相识后我就开始在他工作室里面作一些项目。深圳的一家叫做古尊表业的公司与中国海洋局签署了一份合约,把这个设计任务委派给了我们。从2013年的5月开始,整个设计进行了将近一年。
一个产品的设计首先需要研究这个产品与使用者、使用环境之间的各个方面关系,我们先研究了南极科考的需求,采访了很多南极的科考队员,了解他们科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南极的地貌、气候特征等等。根据这些我们再进行设计。
一开始我们的想法就是南极地貌的再现,所以我们尝试了银、珐琅彩等等不同的材料与工艺,但是后来发现这些工艺在某些情况下是不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因为它的艺术性太强了,需要工艺师一个一个的去描绘。后来我们就将一次冲压成型的浮雕工艺改成了多次分片冲压,中间的珐琅彩改成了彩色玻璃,彩色玻璃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来选择,产品的工业感也会随之而加强。分体式的设计是说我们给手表加了一个外套,这样可以戴在衣服外面使用,避免了在超低温环境下看表过程中所产生的金属与皮肤之间接触的冻伤。并且内外表采用表带互系的连接方式,便于拆装,使内表在平时不进行科考任务时也适合日常佩戴,使用范围和实用性都大大加强了。另外表的工艺我选择的黑色的IP电镀,这是考虑到南极有炫光,这种工艺不会刺眼。许多设计的考虑都是需要了解使用者、使用情境和手表相关知识才能做好。在设计过程中我更喜欢手绘的方式,因为它的过程更理性,思维的过程也会更缜密,可以让我可以深入思考各个方面的适应性。
他们戴这个表完成了第三十次科考后我们又根据他们的反馈做了新的改动,比如表的外壳的卡扣结构很容易蹭到就会打开,于是我们就将外表壳改成了旋扣式。
问:虽然说有公司的支持对于你这个设计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支持,但是他们会不会也对你产生一些干扰呢,你是如何协调公司提出的要求与自己的设计方案之间的关系的?
答:在设计过程中和公司的摩擦其实非常大,他们平时都是做的市场款的东西,会觉得我做的这个东西他没见过,会不会不适应市场等问题,一开始都不太接受。但是当我慢慢的和他解释每一个方面是怎么样的,为什么我要这么做,他就能够开始慢慢认可这个设计。到了第三次修改的时候他们其实很不愿意我们再改动了,考察工作已经顺利完成,并且认为设计已经很完美了,但是作为设计师从一个负责任的角度来说我们仍然希望能够做得更完美一些。设计的过程是在不断的和公司做斗争的。无论设计什么,一定得成为这个行业里面专家,要涉猎所有的周边知识,而不是就产品而做产品。
从腕表的结构及使用方式上来看,这是一块三用表,集腕表、座钟、怀表于一体,通过旋扣的方式连接,方便拆卸与组装,使用者与产品之间的互动也进一步提高。
从腕表的材料及工艺方面来讲,整表选用316L精钢,金属强度和耐磨、耐腐蚀性都达到最强,精密CNC加工也使整块腕表的品质感达到最高;蓝宝石表镜的选用,镀增透膜,耐磨防划,使得整块手表的通透感和品质感更好;进口头层牛皮表带,皮质柔软,舒适耐用。
机芯选用:瑞士Ronda 515.24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