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这个词,我也说不准,2010年的工作就是做web设计,那时候移动端还没形成气候。2010年之前主要做动画设计,但现在就我对“UI”的认知,动画设计的技能也可以算入“UI”范围内,就好比“运动感”“运动节奏”“特效”等,设计不分家吧。
我很小的时候就迷上了绘画,自然而然也走上了和绘画有一点关系的工作道路,而在站酷中会看到很多表达多种质感的作品,当时也并不理解GUI,片面的认为UI就是质感多样的icon,但就是这份莫名的力量让我不断的学习和研究UI。其实我并没有“坚持”,而是很快乐,感觉时间不够用,最大的困难可能就是有时候要加班,所以不能抽出时间研究自己热爱的东西。
我有段时间很浮躁,喜欢评价这个不好,那个不好,等自己慢慢了解“UI”的含义后,突然就感觉当时的自己还没达到一定的高度。现在我认为好的UI作品分3个阶段:1.针对的用户认为好看;2.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3.引导用户进行正确操作。现在,我只有成为一款产品的忠实用户,用了很久之后才会去评判哪里还有不足。
UI引导用户视觉,UE引导用户行为,设计师可以通过界面让用户视觉得到体验,从而会有“好清新”“真酷”“温馨”“真耐看”等用户赞美语句,而这些都是设计师给用户设计出的视觉体验,所以界面设计师像魔法师,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可以给他们想要的视觉享受。UE则是个体验家,他是理智的,有逻辑感,思维清晰的。就像医院肯定会有病床,而开放的接口是病人,所以床位同样是收费,但情侣肯定不会去医院开房。好的UE,通过好的逻辑性引导用户,让用户得到快速、便捷、拒绝思考的舒适体验。
我设计过一款针对女性生理的app,为了让客户感受到我的设计水平,将界面设计得非常精美,从而忽视了一个致命问题——这款app到底能够解决用户什么问题?被否后,我们男同事开始整天和女同事泡在一起,不避讳地去问大量的问题。这时我才知道,想做好这款app,没有捷径,只有把自己变成女人。所以,我认为拿到项目,应该花大量的时间去了解自己的用户,多反问自己,如果我是用户,我会认为这个功能好吗?我会喜欢这个icon吗?我会这么操作吗?问题想得越多,与用户的感情就越深,就能留住用户,片面的在好看与不好看的问题上较真,最后只能得到卸载量。
突然理解了做一件事和做好一件事的分别。上班很多年一直养成一个习惯,接到项目就做,做好发给领导,各部分提出修改需求,回去修改。当时的我只会埋怨,抱怨。其实,我现在才知道,那几年我只在做“一件事”而已。自从和我比较欣赏的同事搭档后,我们的工作效率变高了,也是在那时候开始发现自己很多的不足。很多设计理念、思想,我们都打包放在一张图里,扔给客户,客户也看不出那一部分,只能在美观度上提建议,所以我们就不断地改稿。之后,我们提交设计的时候,不仅仅是一张图,有时会配备一个设计思想的专题,有时甚至会做一个演示概念动画。我们发现,当这些设计理念灌输到客户思想里后,他们也会从一个专业的角度去分析好坏,一方面降低了我们的改稿次数,另一方面客户得到了适合他们用户的产品。
看着那么多好设计,心中难免会怀疑自己,差距很大,不足的地方也不是一两点就能点出的,完善自我就是树立目标,边欣赏别人的作品,再想着超越别人。我对设计没有分那么细,喜欢的可能就会去研究。而对于未来,我想拥有或者投入到一群志同道合的精英团队里,做好一件事,无论形式,我比较看重个人价值。
【Dribble 线上社区分享作品】
【51乐分享】
【1001号】
【某汽车车载系统展示】
【家居品牌andH5设计】
【日本app】
【微创医疗】
【掌上苏果】
【猎豹】
【艾家生活】
“UI”这个词,我也说不准,2010年的工作就是做web设计,那时候移动端还没形成气候。2010年之前主要做动画设计,但现在就我对“UI”的认知,动画设计的技能也可以算入“UI”范围内,就好比“运动感”“运动节奏”“特效”等,设计不分家吧。
我很小的时候就迷上了绘画,自然而然也走上了和绘画有一点关系的工作道路,而在站酷中会看到很多表达多种质感的作品,当时也并不理解GUI,片面的认为UI就是质感多样的icon,但就是这份莫名的力量让我不断的学习和研究UI。其实我并没有“坚持”,而是很快乐,感觉时间不够用,最大的困难可能就是有时候要加班,所以不能抽出时间研究自己热爱的东西。
做设计面对的对象就是用户,而需要解决第一层就是美观,而扎实的美术功底可以提升我们对美的认知,这样在不考虑设计是否合理的情况下,至少用户视觉上会得到享受。做“好”UI我认为拿捏很重要,做得太过就是艺术品只能自己欣赏,做到大家都喜欢才是做“好”设计吧。
我有段时间很浮躁,喜欢评价这个不好,那个不好,等自己慢慢了解“UI”的含义后,突然就感觉当时的自己还没达到一定的高度。现在我认为好的UI作品分3个阶段:1.针对的用户认为好看;2.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3.引导用户进行正确操作。现在,我只有成为一款产品的忠实用户,用了很久之后才会去评判哪里还有不足。
UI引导用户视觉,UE引导用户行为,设计师可以通过界面让用户视觉得到体验,从而会有“好清新”“真酷”“温馨”“真耐看”等用户赞美语句,而这些都是设计师给用户设计出的视觉体验,所以界面设计师像魔法师,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可以给他们想要的视觉享受。UE则是个体验家,他是理智的,有逻辑感,思维清晰的。就像医院肯定会有病床,而开放的接口是病人,所以床位同样是收费,但情侣肯定不会去医院开房。好的UE,通过好的逻辑性引导用户,让用户得到快速、便捷、拒绝思考的舒适体验。
我设计过一款针对女性生理的app,为了让客户感受到我的设计水平,将界面设计得非常精美,从而忽视了一个致命问题——这款app到底能够解决用户什么问题?被否后,我们男同事开始整天和女同事泡在一起,不避讳地去问大量的问题。这时我才知道,想做好这款app,没有捷径,只有把自己变成女人。所以,我认为拿到项目,应该花大量的时间去了解自己的用户,多反问自己,如果我是用户,我会认为这个功能好吗?我会喜欢这个icon吗?我会这么操作吗?问题想得越多,与用户的感情就越深,就能留住用户,片面的在好看与不好看的问题上较真,最后只能得到卸载量。
突然理解了做一件事和做好一件事的分别。上班很多年一直养成一个习惯,接到项目就做,做好发给领导,各部分提出修改需求,回去修改。当时的我只会埋怨,抱怨。其实,我现在才知道,那几年我只在做“一件事”而已。自从和我比较欣赏的同事搭档后,我们的工作效率变高了,也是在那时候开始发现自己很多的不足。很多设计理念、思想,我们都打包放在一张图里,扔给客户,客户也看不出那一部分,只能在美观度上提建议,所以我们就不断地改稿。之后,我们提交设计的时候,不仅仅是一张图,有时会配备一个设计思想的专题,有时甚至会做一个演示概念动画。我们发现,当这些设计理念灌输到客户思想里后,他们也会从一个专业的角度去分析好坏,一方面降低了我们的改稿次数,另一方面客户得到了适合他们用户的产品。
看着那么多好设计,心中难免会怀疑自己,差距很大,不足的地方也不是一两点就能点出的,完善自我就是树立目标,边欣赏别人的作品,再想着超越别人。我对设计没有分那么细,喜欢的可能就会去研究。而对于未来,我想拥有或者投入到一群志同道合的精英团队里,做好一件事,无论形式,我比较看重个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