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品案例欣赏
【船长之家改造】
船长之家位于福建省连江县黄岐半岛东北端,与台湾马祖列岛隔海相望。改造前该建筑常年经受海风和雨水的侵蚀、砖混结构单薄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海边潮湿易腐的气候条件也造成了室内大面积漏水。同时,船长一家人希望在现有条件下加建三层,以更好地适应他们目前的生活需求。
建筑外观
设计是从针对结构加固方式的思考开始的。经过一系列的对比,我们最终选择了在保留原有砖墙结构的基础上添加一层12cm混凝土墙的方法。这一策略不仅满足了加固和加建的基本需求,同时也提供了更多可以改善空间品质的可能性。
改造后的外立面
改造前立面
入使房屋的空间格局得以重新调整,原有的砖墙可以适当地被拆除或移位:我们将原有一二层临海的两个卫生间移动到了靠近邻居家的一侧,在改善通风和采光情况的同时,也使客厅、餐厅与主卧室获得了更好的观赏海的视线。
我们选择拱作为三层的结构形态出于几个主要原因。它是两边承重墙向上汇聚自然生成的结果;它的形态有利于屋顶的迅速排水,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漏水和渗水的可能性;它天生具有方向性,在空间两端连接了两片性格迥异的海,人置身其中视线一边是喧嚣的港口,一边是宁静的大海。船长一家信仰基督教,三层的拱也蕴含了宗教空间的隐喻,相对于一二层的生活空间更具有精神意义。
从多功能生活空间看向大海
改造后的船长之家于村落“既融入又跳出”:拱自身具备谦卑、内敛的形态不给人以过分侵略或支配的感觉,其曲线形态又区别船长之家于周边任何一个建筑。最终,希望我们的改造给一家人提供更多有质量的生活空间,赋予他们生活的尊严,同时也能成为他们家庭情感的载体。
【三联海边图书馆】
海边图书馆在空间上与广阔的海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同时距离社区一定距离,人们沿海行进,走过沙滩,到达图书馆,这是建筑体验的一部分。
空间界限,人的行为,光影变化,空气流动以及大海景致之间形成积极关系。
混凝土的浇筑过程往往与工人产生某种情感联系,也因此呈现出人格化的情绪与时间之感,对海边气候环境的良好的抗腐蚀性也是它作为海边图书馆主要材质的原因。
37
光与风是图书馆设计的直接切入点,而剖面是解决这一设计问题最有效的媒介。
东立面采用1.2米模数的进深对应了地面层旋转门的开合半径,门向外打开后仍然是被限定在空间范围里;东侧立面的进深同时具有遮阳作用,在自然光条件下到达空间内较多的是由朝海的东面进入的漫射光;最终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光环境。
光线会在一年当中的春、夏、秋,三个季节,从下午一点到四点左右,穿过阵列排布在阅读空间屋顶上的通风孔洞,洒下慢慢游移的光斑。
模型在方案阶段经过太阳运行轨迹实验,来更好地控制光线。
【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坐落于苏州吴中区园艺博览会会址东侧。在园博会选址规划以前,这片水绕三方风景秀丽的土地属于一个离太湖不远的古老村庄。这个地点周围相对开阔的自然环境和苏州本地的文化及空间意象给我们的设计带来了最初的启发。
俯瞰全景
建筑外观
我们的策略是按照功能的区别把此项目的综合体量拆分,并置入不同的院落,然后利用风雨连廊让他们彼此联接。这种空间格局的设置受到了传统建造方式的影响,长久以来时间已经证明了它和当地的生活方式及生活习惯的契合度。在江南多烟雨的气候条件下,人们可以通过连廊在不同的院落和体量之间随意移动而不必担心多变天气的影响。
我们的策略是按照功能的区别把此项目的综合体量拆分,并置入不同的院落,然后利用风雨连廊让他们彼此联接。这种空间格局的设置受到了传统建造方式的影响,长久以来时间已经证明了它和当地的生活方式及生活习惯的契合度。在江南多烟雨的气候条件下,人们可以通过连廊在不同的院落和体量之间随意移动而不必担心多变天气的影响。
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在给游客展示大量文化知识的同时,也给予他们丰富的互动体验。它附带的三个小庭院除了能引入自然采光和通风,也会指引游客登上屋顶的展览平台。而整个覆土屋顶是一个植被层次丰富而和谐的空中花园,人们在享受户外美景的同时,也可以在此举办各种活动,包括宴会、表演、教育或各种互动节目等。
建筑模型
【北京木木美术馆入口改造】
木木美术馆入口改造是一个位于北京798艺术区的城市更新项目。这个曾经的废弃工业厂房,在2年以前就被转换成了一个美术馆。今年年初美术馆的运营者希望对这个房子的外观和入口空间再做改造,以完善到访者的观展和活动体验,并且提升美术馆公共形象的识别度。